|
短沟道效应在纳米尺度下的有效抑制策略
引言
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持续微缩至纳米尺度(如5nm以下),短沟道效应(Short-Channel Effects, SCEs)成为制约器件性能与可靠性的核心挑战。短沟道效应主要表现为阈值电压漂移(Vth roll-off)、漏致势垒降低(DIBL)、亚阈值摆幅退化(SS degradation)等现象,其根源在于沟道长度缩短后栅极对沟道的静电控制能力减弱。本文将系统分析纳米尺度下SCEs的物理机制,并探讨当前业界主流的抑制方案,涵盖材料、结构、工艺等多维度创新。
一、短沟道效应的物理机制
1. 静电控制弱化
当沟道长度(Lg)接近载流子平均自由程时,源漏耗尽区相互耦合,栅极电场难以有效屏蔽漏极电压的干扰,导致沟道势垒受漏压(Vds)调制(DIBL效应)。
2. 量子隧穿增强
在超薄体(UTB)器件中,栅极氧化层(如SiO₂/EOT
[本文先搜小芯网络搜集,仅供参考]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