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21|回复: 0

氮化物半导体(GaN)的自支撑衬底技术进展如何?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0

回帖

600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600
发表于 7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氮化物半导体(GaN)自支撑衬底技术进展:现状、挑战与未来展望  

引言  
氮化镓(GaN)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材料,凭借其宽禁带(3.4 eV)、高击穿场强(3.3 MV/cm)和优异的电子饱和速率(2.5×10⁷ cm/s),在功率电子、射频通信、光电子(如LED、激光器)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然而,GaN体单晶的制备长期依赖异质外延(如蓝宝石、SiC或Si衬底),导致高缺陷密度(10⁸–10¹⁰ cm⁻²)和晶格失配应力,限制了器件性能与可靠性。自支撑GaN衬底(Freestanding GaN Substrate)的突破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本文将系统梳理其技术进展,涵盖制备方法、性能优化、产业化现状及未来方向。  

1. 自支撑GaN衬底的制备技术  
自支撑衬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低位错密度(1 mm),随后通过激光剥离或机械抛光去除异质衬底。  
进展:  
缺陷控制:通过横向外延过生长(ELO)技术,位错密度可降至10⁵–10⁶ cm⁻²。  
尺寸突破:日本住友电工(Sumitomo Electric)已实现6英寸衬底量产,美国Kyma Technologies推出4英寸产品。  
挑战:生长速率高(50–300 μm/h)导致应力积累,易开裂;氨气(NH₃)消耗量大,成本居高不下。  

1.2 氨热法(Ammonothermal Growth)  
原理:模拟天然矿物生长,在高压氨气(1–5 kbar)和低温(400–600°C)条件下溶解-再结晶GaN。  
进展:  
低缺陷优势:位错密度可低至10³–10⁴ cm⁻²(波兰TopGaN公司)。  
晶体质量:适用于激光器等对缺陷敏感的应用。  
挑战:生长速率极慢(

[本文先搜小芯网络搜集,仅供参考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本版积分规则